抗磷脂質症候群乍聽還真不知道它是什麼?
是可以破壞我的脂肪嗎?(毆)
抗磷脂質症候群(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, APS)
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比較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程度不一的動、靜脈栓塞,導致器官病變或壞死,並有一定比例與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連性。
此疾病在婦產科領域被重視,則是因為在反覆性流產、子癲前症、不明原因胎兒早產的孕婦身上,發現關鍵的自體免疫抗體,因而開始研究預防與治療對策。
那麼關鍵的自體免疫抗體是那些呢? 花椰菜幫大家整理好表格囉~
以上三類抗體呈陽性反應的項目越多,診斷為抗磷脂質症後群的可能性越大,症狀也可能較明顯。
抗磷脂質症後群的致病原因簡單講,就是自體免疫抗體增加血栓形成機率;而血栓阻塞微血管,造成組織缺血、壞死、病變。
文字很難懂吼? 沒關係,花椰菜還是用看圖說故事幫助大家理解~
血管內皮細胞表面存在一些蛋白質分子,幫助物質交換或細胞運輸養份等,同時也是免疫系統辨識自我或非我細胞的標誌。
當免疫系統辨識自我或非我的功能故障時,就會製造出「自體免疫抗體」來對抗自己身體的組織或器官構造,而不是砲口對外消滅病原菌。
自體免疫抗體反應就很像誤觸警鈴,引起異常的凝血或免疫反應。
舉例而言:血栓出現的位置如果是在肺臟,可能就會導致肺栓塞;出現在四肢,可能導致末端肢體壞死;發生在子宮/胎盤就會影響胚胎發育,進而導致胚胎萎縮或胎兒停止發育。
所以目前送子鳥針對試管失敗兩次以上的備孕媽媽們,基本上全面篩檢APS抗體(表格的那三種)與D二聚體等凝血功能指標。
淺談凝血功能異常與不孕
特別是做三代試管普拉斯(PGS+ERA)的客戶,仍有約20%可能面臨精準試管失敗的狀況。
為了要找出成功懷孕的最後關鍵因素,移植前、後都必須分別抽血檢測APS抗體與D二聚體,若前後兩份報告有異常變化趨勢,就必須以口服藥物或注射針劑治療。
常用藥物如下表,依血液抗體濃度或其他臨床症狀,醫師會選擇第一(輕微)至第三線(較嚴重)用藥。
通常移植前抗體篩檢就發現有陽性反應的備孕媽媽,醫師會預防性投予第一線的口服藥物,避免胚胎著床受影響。
若抗體濃度較高或種類較多者,亦可能在移植前三天就需注射第二線用藥的免疫球蛋白,抑制自體免疫抗體產生。
而移植前、後同時也會監測D二聚體,確定凝血功能是否受自體免疫抗體干擾,造成血栓形成機率異常增加。
若D二聚體指數升高,就代表體內目前有血栓形成的風險,那麼這時醫師就會再加上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治療。
避免血栓影響子宮-胎盤血液灌流,胚胎養分供給受阻導致胚胎萎縮、流產。
留言列表